机器学习日记(二):批量梯度下降(BGD)、随机梯度下降(SGD)、小批量梯度下降(MBGD)

前言

梯度下降法作为机器学习中较常使用的优化算法,其有着三种不同的形式:批量梯度下降(Batch Gradient Descent)、随机梯度下降(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)以及小批量梯度下降(Mini-Batch Gradient Descent)。其中小批量梯度下降法也常用在深度学习中进行模型的训练。接下来,我们将对这三种不同的梯度下降法进行理解。

为了便于理解,这里我们将使用只含有一个特征的线性回归来展开。此时线性回归的假设函数为:

\[h_{\theta}(x^{(i)})=\theta_1x^{(i)}+\theta_0\]

其中,\(i=1,2,\ldots,m\) 表示样本数。

对应的目标函数(代价函数) 即为:

\[J(\theta_0,\theta_1)=\frac{1}{2m}\sum_{i=1}^m(h_{\theta}(x^{(i)})-y^{(i)})^2\]

一、批量梯度下降(Batch Gradient Descent,BGD)

批量梯度下降法是最原始的形式,它是指在每一次迭代时使用所有样本来进行梯度的更新。从数学上理解如下:

(1)对目标函数求偏导:

\[\nabla J(\theta_0,\theta_1)=\frac{1}{m}\sum_{i=1}^m(h_{\theta}(x^{(i)})-y^{(i)})x_j^{(i)}\]

其中,\(i=1,2,\ldots,m\) 表示样本数,\(j=0,1\) 表示特征数。这里我们使用了偏置项 \(x_0^{(i)}=1\)

(2)每次迭代对参数进行更新:

\[\theta_j:=\theta_j-\alpha\frac{1}{m}\sum_{i=1}^m(h_{\theta}(x^{(i)})-y^{(i)})x_j^{(i)}\]

注意这里更新时存在一个求和函数,即为对所有样本进行计算处理,可与下文SGD法进行比较。

伪代码形式为:

repeat{    \(\theta_j:=\theta_j-\alpha\frac{1}{m}\sum_{i=1}^m(h_{\theta}(x^{(i)})-y^{(i)})x_j^{(i)}\)    (for j=0,1) }

优点: + 一次迭代是对所有样本进行计算,此时利用矩阵进行操作,实现了并行。 + 由全数据集确定的方向能够更好地代表样本总体,从而更准确地朝向极值所在的方向。当目标函数为凸函数时,BGD一定能够得到全局最优。

缺点: + 当样本数目 \(m\) 很大时,每迭代一步都需要对所有样本计算,训练过程会很慢。 + 从迭代的次数上来看,BGD迭代的次数相对较少。

二、随机梯度下降(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,SGD)

随机梯度下降法不同于批量梯度下降,随机梯度下降是每次迭代使用一个样本来对参数进行更新。使得训练速度加快。

对于一个样本的目标函数为:

\[J(\theta_0,\theta_1)=\frac{1}{2}(h_{\theta}(x^{(i)})-y^{(i)})^2\]

(1)对目标函数求偏导:

\[\nabla J(\theta_0,\theta_1)=(h_{\theta}(x^{(i)})-y^{(i)})x_j^{(i)}\]

(2)参数更新:

\[\theta_j:=\theta_j-\alpha(h_{\theta}(x^{(i)})-y^{(i)})x_j^{(i)}\]

注意,这里不再有求和符号

伪代码形式为:

repeat{    for i=1,2,…m{       \(\theta_j:=\theta_j-\alpha(h_{\theta}(x^{(i)})-y^{(i)})x_j^{(i)}\)      (for j=0,1)    } }

优点: + 由于不是在全部训练数据上的损失函数,而是在每轮迭代中,随机优化某一条训练数据上的损失函数,这样每一轮参数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。

缺点: + 准确度下降。由于即使在目标函数为强凸函数的情况下,SGD仍旧无法做到线性收敛。 + 可能会收敛到局部最优,由于单个样本并不能代表全体样本的趋势。 + 不易于并行实现。

三、小批量梯度下降(Mini-Batch Gradient Descent, MBGD)

小批量梯度下降,是对批量梯度下降以及随机梯度下降的一个折中办法。其思想是:每次迭代 使用 batch_size 个样本来对参数进行更新。

这里我们假设 \(batchsize=10\) ,样本数 \(m\) =1000。

伪代码形式为:

repeat{     for i=1,11,21,31,…,991{     \(\theta_j:=\theta_j-\alpha\frac{1}{10}\sum_{k=i}^{i+9}(h_{\theta}(x^{(k)})-y^{(k)})x_j^{(k)}\)     (for j =0,1)     } }

优点: + 通过矩阵运算,每次在一个batch上优化神经网络参数并不会比单个数据慢太多。 + 每次使用一个batch可以大大减小收敛所需要的迭代次数,同时可以使收敛到的结果更加接近梯度下降的效果。 + 可实现并行化。

缺点: + \(batchsize\) 的不当选择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。

\(batchsize\) 的选择带来的影响: + 在合理地范围内,增大 \(batchsize\) 的好处 + 内存利用率提高了,大矩阵乘法的并行化效率提高。 + 跑完一次 epoch(全数据集)所需的迭代次数减少,对于相同数据量的处理速度进一步加快。 + 在一定范围内,一般来说 \(batchsize\) 越大,其确定的下降方向越准,引起训练震荡越小。

  • 盲目增大batch_size的坏处:
    • 内存利用率提高了,但是内存容量可能撑不住了。
    • 跑完一次 epoch(全数据集)所需的迭代次数减少,要想达到相同的精度,其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增加了,从而对参数的修正也就显得更加缓慢。
    • \(batchsize\) 增大到一定程度,其确定的下降方向已经基本不再变化。

参考链接:

https://www.cnblogs.com/lliuye/p/9451903.html